卫星遥感对工业热源的识别和追踪不仅能在空气质量和节能减排监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当下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工业开工复产情况。中科锐景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整理出了全国上万个固定工业热源点并对其进行持续监测。

▲图1 全国工业热源分布
平台监测不仅能精准的定位工厂位置,还能对它的热排放进行持续跟踪,反映出它的生产情况。


▲图4 辽宁鞍山某工业园区监测图
▲图5 江苏徐州某工业园区监测图
据新华社报道,经过工信部调度监测统计,截至4月21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回升至99.1%和95.1%,复工复产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基于卫星监测到的今年2月份至4月份工业热源数据对比显示,2月29日已复工的工业热源网格达到了37.6%,4月15日已复工的工业热源网格达到了86.33%,基本和工信部统计相吻合。


不仅如此,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空气质量的变化也能侧面反映工厂的复工复产情况。NO2作为一次污染物,因其在大气中留存时间短、转化快等特点,常用来表征本地污染源排放情况。NO2的遥感监测结果能在时间连续、空间尺度上较好地反映工业排放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基于Sentinel-5P/TROPOMI监测数据反演得到的NO2对流层柱浓度遥感监测结果与平台工业热源数据对比分析,分别得到了2月和4月污染源与工业热源的分布图,说明了NO2排放与工业热源分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从2月15日-2月29日的污染源与工业热源分布图来看,NO2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同时上述地区的人口也较为密集。

从2月15日-4月15日的污染源与工业热源分布图来看,工业热源的分布由最初的中心工业集中地区逐渐分布到外围更广泛的地区。除了四大工业基地的NO2浓度进一步升高外,乌鲁木齐、成都、重庆、西安、兰州、银川、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的NO2浓度相较2月也有所上升,导致NO2浓度升高的原因除了工业区大面积复工复产外,较密集的机动车出行所产生的尾气也有一定贡献。

